?
《 人民日報 》( 2020年05月21日 20 版)
我做美食紀錄片近十年。在我看來,美食不僅是食物,還承載著中國人的家庭觀念、生活方式甚至精神信念。我和團隊用紀錄片的方式展示中國食物以及中國人和食物的關聯,希望節目拍攝的美食不僅美味、健康,而且有文化傳承。創作中,我們每一次都會經歷煎熬。從2007年的《森林之歌》開始,我們的節目獲得了很好的反響。問題在于,如何在看似重復的方式里,給觀眾帶來新的驚喜。比如,從《風味人間1》到《風味人間2》。
《 解放日報 》( 2020年06月7日 特稿 5)
《風味人間》第二季第四集《雜碎逆襲史》中,崇仁糟豬蹄是許多觀眾反復回味的段落。豬皮晶瑩,膠質豐滿,蹄筋健碩勁道,咀嚼后,口齒間鮮香滿盈。浙江省嵊州市崇仁鎮,裘氏一族在此居住上千年。片中拍攝做糟豬蹄的裘星育、裘冠宇父子是崇仁鎮釀酒好手,純手工的釀造工藝已有百余年的傳承。裘冠宇為這場拍攝足足準備了1個月?!罢麸?、榨酒、灌壇的過程,煮豬蹄、糟豬蹄、吃豬蹄的過程都拍了,光豬蹄就買了十幾只?!?/span>
由騰訊視頻出品,稻來傳媒與企鵝影視聯合制作的全新美食探索紀錄片《風味人間》已經開播??倢а蓐悤郧鋷ьI團隊不僅遍走全球二十多個地區來尋找全球風味,更采用了許多全新的拍攝方式來探究食物“不為人知”的一面。10月22日官方發布的微觀預告,帶領觀眾們從一個前所未有的視角來了解食物,將美食在微觀世界的變化呈現在觀眾面前,探索美食的本源。
近日,本報記者記者專訪了《風味人間》導演陳曉卿,聊了聊關于互聯網紀錄片的那些事兒。
本文原載于《光明日報》2018年10月28日客戶端及新媒體
人類對故事有著天然的渴求。從最初我們的祖先圍坐在篝火旁,到現在一家人坐在電視機前或者吃飯的時候打開手機屏幕,人們的內心都渴望著有人能“給我講一個好故事”。
知名編劇、《故事》一書的作者羅伯特·麥基說過,故事是對生活本身的再創造,使日常的瑣碎、無意義變得更加清晰、有力、耐人尋味。
對紀錄片或者影像工作者來說,故事是觀眾的剛需。BBC《地球脈動II》等節目的資深制片人Michael Gunton認為,他心目中“精品紀錄大片”最重要的三個要素是:戲劇性的故事、宏大的景觀和令人驚奇的情節。其中,排在第一位的是故事的戲劇性,從技術層面看,這就需要我們的故事里有困境、有發展、有轉折、有推進、有高潮,有明顯的敘事落差。
本文原題《陳曉卿談<風味人間>創作:用溫暖的食物講述有溫度的故事》,原載于2019年1月24日《人民日報》20版,影視版